不过LRSM不改名!

古典音乐 高二

托卡塔、前奏曲与赋格#5

古典时期对于前奏曲就像浪漫时期对待奏鸣曲一样冷漠,甚至更胜于浪漫时期。所以可怜的前奏曲在古典时期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肖邦之前,前奏曲都没有脱离它作为“前奏”的作用。直到肖邦,前奏曲开始了崭新的形式。 


肖邦和巴赫一样,分别在12个半音的大小调上写了一共24首前奏曲。不同的是,巴赫是以上行半音的大小调为顺序来写的,而肖邦则是以一个大调和它的关系小调按顺序写的。每个大调又是五度上行的排序,具体来讲就是: 

巴赫:C大调、c小调、D大调、d小调...... 

肖邦:C大调、a小调、G大调、e小调...... 


到了肖邦手里,前奏曲变成了完全独立的类似于钢琴小品的形式。肖邦的每一首前奏曲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鲜明。无论是疾病缠身带给肖邦的折磨,或是恶劣气候带给肖邦的失落,甚至是岛上荒凉的教堂的终身,或许也有阴天偶尔出现的阳光带给他的一丝希望,都在前奏曲终一一得到展现。 


虽然肖邦给每首前奏曲都赋予了不同的性格,但是他像巴赫一样没有给曲子添加标题。或许添加标题反而是画蛇添足,因为肖邦的音乐时常没有具体的描绘事物,而是发自内心的抒情。 


肖邦在前奏曲上的创新,也影响了许多后来的音乐家,如拉赫玛尼诺夫、德彪西等。他的24首前奏曲和他著名的24首钢琴练习曲也有着相似之处。 

 

有难度的思考题: 

从C大调开始的五度上行在升降号上有什么特点? 

肖邦的前奏曲和巴赫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评论(1)

热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