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LRSM不改名!

古典音乐 高二

【歌剧3】受欢迎的歌剧,抄袭合法?

尝试用清晰地逻辑链来理解效果更佳

 

  1. 戏剧传统

最早的歌剧都是严肃的作品,旨在吸引兴趣相投的知识分子。

但当戏剧成为要通过买票才能维持的艺术,歌剧的雅趣很快就遭到了摒弃。

广大观众对戏剧多元性和娱乐性的渴望要求戏剧引入戏剧场景。

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诞生:意大利风格与法国风格:

意大利歌剧发展成一种模式化的艺术形式,依靠根据不同声音类型呈现的宣叙调与咏叹调的交替表达 ; 法国歌剧则倾向于戏剧内容的发展,它还包含了发展中的戏剧路向相悖的芭蕾和假面舞剧的元素。

17世纪,人们开始崇尚理性思维和科学方法,在那时出现了以遵循“三一律”,试图让戏剧打破传统,更加接近生活的方法。——观众们把舞台上发生的一切当作事实来接受。

“三一律”,即时间、地点、情节一致。例如戏剧的演出时长为三个小时,那么故事内容的时间跨度就不能超过(时间统一);不可能前一秒还在船上,后一秒便到了王宫里(地点统一);戏剧的情节不能过渡发散(情节统一)。对这些统一性的考量是否获得了构想的效果并不那么统一确定,但是历史表明在某些时期内,这些理念比其它思考更加有效。

 

  1. 风格模拟曲

贾科莫·杜拉佐伯爵描述了歌唱家是如何以那些受人喜爱的老咏叹调代替新的创作的:

经常发生的情况是那些炫技高手们,例如首席男演员和首席女演员他们凌驾于其他演员、作曲家、制作人甚至公众之上,拥有着全部话语权带来他们自己在其他歌剧的演唱中大受欢迎的咏叹调,强迫作曲家无论多么困难都要将它们加入到自己的角色里……正如他们所说“这是为了确保歌剧的成功”。

简单来说:“为了歌剧演唱成功”,把著名歌剧中的一些片段拼拼凑凑,组合在一起。这种作品就被称为“风格模拟曲”。

实际上,不少看似完整的歌剧作品都是拼凑之作。这类创作直到19世纪依然流行。杜拉佐描述了这些歌剧是如何被安排在一起的:

由一个人或一组人来担当狂欢季歌剧演出的准备工作。他们将来自意大利不同城市的歌手和舞者组织起来,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人聚集成一个演出团体,此前他们从未见过面,互相也不了解。一位来自那不勒斯或波伦亚——两个最好的意大利乐派—的作曲家受委约进行创作。他会在歌剧开演的12月26号之前的大约一个月到达。他被告知已选定了哪个剧目,他就会谱写二十五首或二十六首带伴奏的咏叹调,这就是一部歌剧了大功告成。宣叙调的写作则要动点脑筋。咏叹调一写完就分发给歌手们,他们学得很轻松,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出色的音乐家。至于宣叙调,他们不会花功夫去学唱而只是粗粗浏览一下。他们乐于重复台词提示人那种响于他们声音的台词提示,而拨弦古钢琴帮助他们不会跑调。经过五到六次的排练,一部你想看的歌剧就这么只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上演了。

他继续写道:

作曲家会带来四十首或五十首已经写好的咏叹调,这些乐曲是在他灵感迸发时写出来的,他会尽可能地将音乐与歌词配在一起。当歌词完全不能与已经选定的音乐相配时,作曲家就会写出新的歌词,这样做也许能使词与乐结合得更好也可能效果更糟。正如我已经告诉你的,它们(这些歌词)是否与主题相关并不重要;作曲家关心的是如何使咏叹调能够适合那位就要演唱此曲的歌手的品位和声音。

 

评论(1)

热度(36)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