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LRSM不改名!

古典音乐 高二

幻想曲与随想曲#1

随想曲(Capriccio),愿意为“任性,怪想”,是一种自由幻想的器乐作品体裁。每个时期的随想曲都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16-17世纪初,随想曲以自由结构的器乐小曲出现。

18世纪,随想曲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自由幻想曲。作曲者凭此施展才华。

18-19世纪,随想曲常常指小提琴练习曲,例如著名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所作的练习曲。

19世纪,随想曲成为众多音乐家选择的多样化的形式,或是即兴形式,或是根据特定主题写成的如《意大利随想曲》等。

 

巴赫是老规矩一定要说的(毕竟巴洛克时期除了亨德尔几乎就一家独大了)巴赫就有一首和标题一样长的随想曲《作于亲爱的哥哥要远行之际的随想曲》(《兄弟离别随想曲》)。

 

巴赫在1704年为了送别自己的哥哥去外地而写作了这首古钢琴随想曲。这是一个多乐章的套曲。与其他巴赫的作品不同,这首随想曲的形式比较自由。

 

第一乐章《朋友们恳求和我们留在一起》是一首抒情的小区,表现出温柔亲切的感情。

第二乐章《他们叙述异乡的危险》是一首四声部的赋格,主题具有悲戚的叙事性音调。

第三乐章《悲哀和痛苦》是一首主题加11次短变奏的变奏曲,表现出凄切悲伤的心情。

第四乐章《告别》虽然只有十几小节,但有六次的调性转换,表现了感情色彩的变化。

第五乐章《马车夫来了》是一首生动活泼的小曲,多次响起了马车夫的喇叭声。

第六乐章《愉快的旅行》是一首赋格曲,主题模仿马车夫的号角声这首规模很大的赋格主题一共出现了9次,中间有6个插部,表现了马车在号角声中前进的形象。

 

这就是巴洛克时期的随想曲。下面是今天的思考题:

  1. 巴洛克时期的随想曲有什么特点?

 

评论

热度(13)